作为学校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先行示范区,机器人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既传承了学校“讲实求精,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又,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深度的课程改革和实战化的人才教育培训环境构建,致力于培养机器人领域具有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高水平领军型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科技企业管理人才。通过立足宁波、服务行业、面向国际的战略合作与互动,积极构建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生态体系,打造跨学科融合、多专业集成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心设计,机器人学院致力于让学生掌握机器人领域涉及的数理、设计、机械、电子、计算机和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有非常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综合素养、深厚的机器人领域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国际化视野和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高水平领军型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科技企业管理人才。
机器人学院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网络工程(机器人)、工业设计(机器人)共四个专业。四个专业分别对应于宁波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
机器人学院和宁波智能技术学院合二为一,构建起完整的大学本科四年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学生实行小班化、精英化教学,前两年在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学习,主要侧重于数理基础和通识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工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满足考核要求的学生后两年进入到宁波工程学院西校区学习,主要依托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完成。机器人学院共有四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以符合教育部基本规范及宁波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学分要求为基本前提,注重数理基础和团队训练,以机器人项目为实践,融合多学科的创新设计。
为充分满足机器人学院学生培养的需要,专任教师按照师生比1:10配备。机器人学院教师主要来自于:宁波工程学院优秀教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小组成员,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师及企业精英。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达到63%,多位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教导学生的经验和海外留学及科研背景。预计至2021年,教职工人数一期建设目标达到20人,助教12人。学院组织优秀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到李泽湘教授团队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固高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和公司进行项目实战培训及相关的课程教学体系学习培训,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全球运动控制领域知名学者及世界顶尖机器人专家、首获IEEE机O器人与自动化大奖的华人科学家,固高科技、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教授和他的团队多年来专注于打造完整的“政产学研制用机器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重点研究芯片、运动控制、机器人三个主要领域,使本土制造业企业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优势,已成功学育出固高科技、大骊创新、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独角兽企业,已建立深圳运动控制技术研究院、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广东珠西智谷研究院等一系列层次化研究院体系。
机器人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工业设计等交叉学科知识的、重视实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和创新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将接受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方面的交叉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经过四年的以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项目的设计实践,学生能够具有对电气工程、机器人工程、自动化工程进行组织、设计、实施的能力。满足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机器人工程的各项人才需求,更好的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智力人才。我们以交叉学科、应用驱动的项目学习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动力;倡导团队合作开展学习和实践。为了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我们很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我们很乐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工业设计专业旨在服务商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改善大众生活。机器人学院的工业设计将处理问题的策略性能力和思维,应用在机器人、智能产品,在优化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中,促成相关领域的产品实现。本专业在跨学科的观念与认知建构中,深入研究消费者,联系技术、市场、文化等诸多方面知识,实现智能领域的创新。专业思维聚焦当前社会技术语境下的真实问题,以各种视觉载体链接问题框架与可能的解决预案,迭代演进中获得实际解决方案。本学院工业设计办学立足江浙区域产业需求,服务生产生活的智能化升级转型需求。
本专业面向机器人、智能装备以及现代制造业等领域,采取创新型办学模式、多专业融合碰撞、校企联合培养、全程项目驱动教学以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手段,培养能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传统课程教学体系重新组织,精炼内容、与时俱进,融入公司制作一线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以案例化、项目化方式来进行教学。前两年侧重于数理基础和通识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工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后两年侧重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非间接接触生产技术问题,实现专业相关知识教学与生产技术应用的深层次地融合与快速迭代。学生以团队形式学习和研究项目相关知识,培养定义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除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外,在合作交流中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理解其他专业的有关知识,慢慢成长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及网络工程技术领域所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及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针对机器人方向的具体编程思想以及编程方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能适应团队项目,并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在项目团队中胜任技术开发的核心岗位,或者在项目团队中担任领导者的位置。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由“计算机科学”与“网络通信”两个基本学科支撑。研究的方向聚焦“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覆盖当下的技术热点与未来的产业方向,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专业培养选择两个主要路径:1.从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编程技能开始,逐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2.学习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展到工业互联网与边缘计算的应用开发。
机器人学院招生采用选拔制,每学年初,面向宁波工程学院全体新生进行严格选拔,选拔最优秀的学生进入机器人学院的四个专业学习,成为机器人学院的新一届学生。
2020级新生,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在读期间无违规违纪行为,欢迎计算机类、机械类、电子类、信息类、工业设计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报考,也欢迎其他专业的学生报考。
本人申请→笔试→面试初试→实践复试→谈话→录取,复试采用项目集训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①学费按照学生进入机器人学院后所在专业的标准收取,本学院学生评奖评优参考学校政策,进行单列考评。
②通过选拔进入机器人学院以后,学生将接受跨专业、贴近项目、鼓励跨界创新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
③在校期间,学生将拥有丰富的试验项目、学科竞赛、跨校跨国交流、与国际顶尖专业和行业翘楚面对面交流以及参与更多进修访学项目的机会。
④在第三、四学年,学生有机会进入“两院一园”体系内企业参与项目开发与实践。
⑤毕业后,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被免试推荐到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研究生学位。或者立即进入诸如固高科技、大疆创新等相关行业的国内一流高科技企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