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带,是联结“三面四地”和泉州环湾城市建设的重要枢纽带,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祖籍地。洛江经济开发区自2006年4月成立以来,洛江经开区管委会一直把人才发展作为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了“高品质人才领航”行动。
人才是强区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洛江经开区管委会与华侨大学、仰恩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校地合作战略协议,引进落地黎明职业大学洛江校区、华侨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项目18个。同时,依托洛江区“数字人才空间”,搭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才匹配”信息库,编制产业引才育才“指引清单”,聘任“招商引才顾问”40名,协助引进中移物联网、北京中关村硬创空间重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20余个。
随着洛江区总体产业升级转型步伐加快,第二产业提质增效,第三产业焕发活力以及数字化的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才荒”也伴随着“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经济”的热潮而出现。智能装备能否投入到生产当中去、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生产的基本工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还有周边设施的配套程度。而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却需要3至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目前,洛江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375家,而高技能人才却不足500人。高端技术人才的大量缺口,慢慢的开始制约相关技术领域的进展,成为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
近日,洛江经济开发区入选2024年泉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单位备案名单,这也是洛江经开区管委会为深入实施“高品质人才领航”行动,落实实训基地进园区,打造产教评用有机融合的高质量产业技能生态链,支持企业加强高端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强化高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用工保障所做出的积极探索。
洛江经济开发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成后,将开设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无人机驾驶员、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示教等企业急需的高端技术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目标,立足当地支柱产业、社会文化服务业发展,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成为区域高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建成高标准实习实训基地,既满足校内专业实习、技能实训需求,又为相关企业、社会从业者提供技能培训设施和场所,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既能将实训基地建设为当地预备劳动力的“孵化室”、在岗企业员工的“充电站”、转(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能力提升的“创业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又能借助基地实训平台,实现人才教育培训规格与企业人才要求零距离对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还可通过实训基地先进设施,横向开展师资培训与交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应有的辐射、示范作用。
洛江区经开区管委会根据泉州市有关政策、泉州当地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区域经济特点以及企业对专业相关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遵循“就业导向、服务区域、能力本位、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建设思想,整合课程教学体系、实训条件和科研优势,以提高所培养、培训人才实践技能为核心,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项目建成后每年培养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产品检验员、电工、数控车工等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其中高级工210人以上。以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机器人教育培训中心和泉州黎明职业大学为依托、以现有设备应用培训站为基础,至少支持5家以上企业组织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洛江经开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中,位于洛江的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机器人教育培训中心是全国首家获得德国库卡公司授权的认证机构。
项目建成后将开展技能竞赛或者技能人才交流活动5场以上,旨在选拔洛江经开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逐步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提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相关知识和真实的操作能力。
鼓励企业更多的骨干技术人员参加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职业鉴定评价选拔高技能人才,项目建设后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210人以上。
在泉州市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大背景下,洛江经开区积极开展人才教育培训。2023年以来,共培养人才5000余人。今年,在洛江经开区管委会的指导下,福建省新源重工有限公司也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开设中级钳工和高级钳工共2期新型学徒制培训班,有160余人参加培训。接下来,洛江经开区管委会还将继续指导企业组织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型培训,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制造企业的制造水平和使用单位的安全使用能力。
展望未来,洛江经开区管委会将继续紧密结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助力福建省奋力夺取全方位高水平发展超越新胜利,服务泉州打造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发展的策略,以促进产业高水平发展为导向,以满足企业职工和城乡劳动者知识更新、技能提升需求为核心,加大重点产业、重点群体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为有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供稿人: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