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DeepSeek带火这个岗!急缺高薪!

文章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5-03-04 18:53:05

  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AI行业人才需求激增。

  2.据智联招聘数据,2025年春招首周全国AI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达33.4%,位居行业第一。

  3.广东作为AI发展大省,广州人工智能岗位的招聘薪酬以1万-2万元月薪占比近30%。

  4.高校持续加大力度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如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打造“智海”和“智数”两大办学方向。

  5.面对AI浪潮,青少年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勇敢面对生产工具变革,才能在AI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据智联招聘数据,2025年春招首周全国AI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 33.4% 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广东作为AI发展大省,自然成为“求职胜地”。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分析猎聘、智联招聘、BOSS直聘的AI相关招聘岗位数据发现,省内23.05%的人工智能相关招聘信息来自广州。

  广州人工智能岗位的招聘薪酬,以1万-2万元月薪占比近30%,而左右两侧区间岗位薪酬占比较为均衡,均在35%上下。其中,广州人工智能招聘市场在万元内的薪酬岗位包括AI训练师、AI设计专员、AI视觉产品测试工程师等,经验要求基本在1-3年,部分岗位对本科应届生开放,能够鼓励更多初级人才进入这一行业。

  黄坤明书记在新春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透露,今年,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据了解,在广东,一场全链条的人才适配之路正在展开。2021年,广东获批成立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和全国占比双达峰。截至2024年,广东每年培养人工智能人才近2万人。

  不少在广州的高校也持续加大力度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努力打造 “智海”(人工智能 + 深海)、“智数”(人工智能 + 大数据)两大办学方向,坚持学科交叉的教学思路;暨南大学深化AI与信息处理、物联网、工业工程、机器人、生物医学等学科专业融合,将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在最前列。

  另外,在产学合作方面,广东工业大学与华为签署《鲲鹏昇腾原生人才促进计划合作协议》,成为华为该计划全国首家签约合作高校。在就业数据上,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披露该院首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100%,93%的毕业生从事对口的信息技术服务业。

  据中青报此前报道,在暨南大学数字创新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罗希看来,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行业格局,更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职业多样性的增加更是有目共睹。

  “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都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可,这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趋势。”

  AI革命的核心命题,并非技术能否取代人类,而是人类如何驾驭技术。当DeepSeek以开源姿态激发全世界创新时,中国青年用实践证明:

  或许我们没办法阻止AI改写生产力变革的剧本,但人类仍可成为掌握主动权的“导演”。未来的世界,属于那些既懂技术逻辑、又拥有人文洞察的“跨界者”——他们将以工具为笔,在生产力变革的蓝图上书写属于Z世代的答案。

  构建AI治理体系至关重要,需秉持“技术中立、应用可控”原则。借鉴2024年欧盟施行的《人工智能法案》里风险分级监管框架,可将AI应用依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有限风险、最小风险四类,并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人类的“最终控制权”也特别的重要,在医疗诊断、司法判决等关键重要领域保留人工复核制度。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的平衡支点应牢固建立在 “技术向善”的价值基础之上,通过打造多方参与的全球治理联盟,全力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始终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

  AI正在改变人类工作的底层逻辑——设计师用Midjourney输入文字就能生成效果图,程序员让ChatGPT自动编写基础代码,研究员通过DeepSeek快速解析百万份学术文献。当AI可以秒回生成论文的要求、速读文献给出总结,人们逐渐习惯直接获取现成答案,不再费力推敲过程,这种外包式的思考仿佛温水煮青蛙,将让我们逐渐丢失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进步不是用AI替代思考,而是用它激活更深层的人文觉醒:保留医生面对患者时的问诊温情,守护法官量刑时的人性考量,在艺术创作中抵抗模板化诱惑。让机器处理标准化事务,把省下的时间用于培育机器永远不懂的东西:对真理的执着、对美好的悸动、对善恶的思辨。人们之所以为人,在于我们永远会选择在工具理性之上,多追问一句“为什么”。

  AI的时代已经开启,全新未来走来的同时,警钟也已敲响——可能会被取代的工作、难度更大的新事物学习。也许我们害怕的不只是“死于”AI,而是“死于”平庸。拥有独立且出色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只给出千篇一律的方案,让脑中的思维肆意发散,或许才能在AI出现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不甘平庸、时刻成长,才能让我们重新找到作为AI使用者的锚点。

...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