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专访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任玉桐:广东没理由做不好机器人产业

文章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5-03-03 14:27:16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表示,广东发展机器人、AI产业的最大优点是应用场景丰富和市场规模巨大。

  2.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3.除此之外,广东拥有众多优秀的科研机构和人才,为机器人的研发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4.任玉桐认为,广东应加强政策扶持,如提高补贴力度、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等,以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人才。

  5.同时,广东还需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拓展,如教育、医疗、城市管理、交通等领域,以促进企业创新和产品落地。

  近日,华为、腾讯、月之暗面、智谱华章、逐际动力、汇川技术、普渡科技、库卡机器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明星企业”齐聚广东,进行了一场座谈会。政企双方热议,将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加快打造广东成为AI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在此前召开的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AI和机器人两大领域就被视作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新春第一会’就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提出,充分显示了广东对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外的重视。”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说。

  在任玉桐看来,广东发展机器人、AI产业的最大优点是应用场景丰富和市场规模巨大。制造业急需机器人产品,因此研发的机器人产品马上就能运用生产和试用,试错了再改,这样的一个过程来回反复推动了技术的快速更新。

  2025年开年,以DeepSeek、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爆红出圈,杭州被认为是AI和机器人产业的高地。任玉桐认为,杭州在细致划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等方面有极强爆发力。不过,广东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上依然占据无法替代的领先地位。

  以已经率先落地应用的工业机器人为例,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机器人的生产和应用都在广东,我们没理由做不好。”任玉桐说。

  任玉桐:发展机器人产业,广东至少有三点优势。其一是市场优势,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广东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这无疑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二是数量优势。与最大应用市场相辅相成的,是完整的产业链和数量众多的机器人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里慢慢的变成了全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广东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15.5万家,位列全国首位。

  市场和应用都在这里,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广东具备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极佳基础,甚至具备了率先走向世界前沿的潜力。此外,广东拥有众多优秀的科研机构和人才,也为机器人的研发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时代周报:具体来看,广东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如何?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发展机器人产业各有哪些特点?

  任玉桐:从整个产业集群来说,广东机器人产业特点是技术产业链比较完整,关键零部件齐全,产业链上下游都可以找得到,组装一个机器人完全没问题。

  而且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以深圳为例,这一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已经成功培育了大疆、华为、腾讯等一批优秀企业,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土壤和发展的潜在能力。此外,近年来深圳在服务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军城市。

  与此同时,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在不相同的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广州在工业机器人方面表现强劲,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国内最早研发工业机器人的广州数控就坐落在此;佛山在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方面表现突出,包括库卡等企业在国内行业中占据领头羊;而被认为是世界工厂的东莞,则在机器人的集成领域具有非常明显优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些都是历经多年发展,逐渐积累下来的成果,短时间内不易被另外的地方所取代。

  时代周报:近日广东举行的这场座谈会,将机器人和AI两大产业并置。在你看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推进机器人和AI之间的协同创新,广东又有何长处?

  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之后,市场一致认为这一技术可成为机器人的“决策中枢”,承担感知、分析与自主决策等高级功能。同时,更侧重于机械执行与场景落地的机器人,则可以为快速地发展的人工智能提供执行和交互的平台。

  两者虽属不相同的领域,但深层次地融合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当前亟待突破的,是如何将AI的算法能力与机器人的硬件性能高效结合,形成大脑与躯体的统一。

  广东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不仅有助于机器人产业自身的发展,其广阔的制造业、服务业场景还能吸引优秀的AI企业前来合作,并以此形成较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这正是广东的优势所在。

  时代周报:广东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Deepseek、宇树科技这类明星企业却诞生在杭州。为什么?

  任玉桐:这是一个好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广东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毋庸置疑,只是在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方面相对保守,缺乏“网红效应”。

  “主动出击”的策略值得借鉴,广东需要更多企业敢于“走出去”,通过展会、路演等方式展示自身实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另一方面,广东确实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广东发展机器人和AI产业的土壤足够肥沃——产业链最全、公司数最多、应用场景最广,政策扶持的力度却慢了半拍。

  比如产品补贴。新加坡当地政府对优秀企业和高品质的产品的补贴力度高达50%以上。这样一台价值10万元的机器人,用户实际只需支付5万元,这对市场的发展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广东曾推出过最高30%的补贴政策,不过执行时间短且缺乏延续性,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了企业的信心。

  如果能营造出一个从上到下都格外的重视的产业生态环境,优秀的企业自然会脱颖而出。

  任玉桐:投融资也同样最重要。尤其对于技术实力突出但面临阶段性困境的初创企业而言,亟需针对性扶持。当前,部分技术领先企业因市场拓展或研发投入过大而资金遇困,若能得到专项投融资支持,将有很大成效避免因短期压力被迫退出市场的情形。因此,设立能够精准投向核心技术攻关、产品迭代及场景应用等环节的机器人产业基金,也非常关键。

  这一点,黄埔区已经作出了很好的尝试。最新印发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细则》中提出,“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资容错容亏再向前迈进了一步。

  此外,政策对于机器人落地场景的引导也很重要。比如,能不能引导国有企业开放更多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或者能否搭建一个官方协同平台或者高端论坛、展会,推动AI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合作与创新?

  机器人的研发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经过反复试错和实验应用,并从中不断察觉缺陷、修正问题,这是产品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如果企业的产品没办法得到应用,即便产品本身再优秀,也难以实现其价值。而如果能将机器人的应用,从原本的工业向教育、医疗、城市管理、交通等其他场景扩大,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和产品落地同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被普遍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广东手里已经有了摘冠的梯子——全球最大市场、最全产业链和最强制造基因。现在需要的,只是把梯子架到正确的位置。

...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