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2025年智能机器人市场分析:《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智能机器人传递哪些信号?

文章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5-03-07 23:08:12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政府工作报告说,激发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能从日常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利用空余时间能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因此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机器人是当代研究热点话题之一,其可以做人类做不到的高危险性的工作,甚至是在外太空或者深海领域的探究过程中都能够正常的使用机器人,还可以说在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中,机器人能在某一些程度上替代人类。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能够直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政府工作报告说,激发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

  据第一财经报道,相比起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家科技制造领域,从数字技术赋能向“智能+实体”融合方向的演进。

  就产业链来看,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可大致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层次。上游主要是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专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中游是以人形机器人为主的智能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设计、制造、测试三大环节。下游为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医疗服务、商业服务、家庭使用等。

  根据科研人员对于智能机器人落地场景的构想以及行业目前的发展进度,智能机器人能进行落地的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灾难救援、探索与研究、安全监控等领域。

  智能机器人已形成工业、服务、特种三大主线。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人(Cobot)凭借灵活性和安全性,在汽车、3C电子、光伏等行业快速替代传统机械臂。服务机器人中,医疗手术机器人、养老陪护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成为增长主力。特种机器人则在应急救援、深海探测、农业采摘等场景崭露头角,例如农业机器人通过精准施肥和自动化收割提升效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百亿。

  智能机器人作为AI与实体机械深层次地融合的产物,正成为全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突破,智能机器人已从简单的自动化工具演变为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复杂系统。全世界内,工业机器人率先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而服务机器人则在医疗护理、物流配送、家居服务等场景加速渗透。政策层面,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推动机器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叠加“数字中国”战略对智能技术的需求,地方政府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纷纷加码布局。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智能机器人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据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公司数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传统制造企业(如美的、格力)依托供应链优势切入机器人赛道,科技巨头(如百度、小米)以AI算法和生态布局抢占服务机器人市场,专业机器人厂商(优必选、大疆)聚焦垂直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国际厂商如ABB、库卡通过技术授权与本地化生产巩固地位。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车企跨界成为新变量: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量产,比亚迪、蔚来亦加速工厂自动化改造。

  当前,智能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型。一方面,政策红利与资本涌入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制约产业升级。公司竞争焦点从硬件参数转向“软硬一体”的生态构建,例如通过云端大脑实现机器人群体智能,或结合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产线管理。与此同时,下游需求从单一功能向场景定制延伸,例如物流机器人需兼容仓储、分拣、配送全流程,医疗机器人需满足手术、康复、消毒多环节需求。这一阶段,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跨学科技术融合、全球化资源整合将成为破局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能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技术、成本、应用场景方面均存在发展难点,是目前智能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瓶颈。

  想要知道更多智能机器人行业详情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智能机器人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深圳连发四大计划 2025年中国AI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