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和AI为伍——生产一线机器人同事的崭新未来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5-03-11 06:18:06

  在现代工业发展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随着一大批高精尖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众多工人们的工作模式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个背景下,天津港的一位代表,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AI在生产一线的巨大影响。

  在天津港,岸桥和集装箱货轮交相辉映,一辆辆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在港口内自由穿梭。远程控制的操作让岸桥司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成卫东代表自豪地表达着自己在这场技术革新中的心得。他的任务不单单是控制机器人,更是成为这些人工智能“同事”的“师傅”。

  自2021年10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入运营以来,成卫东和他的团队通过潜心研究,将操作技巧转化为代码,让机器人能进行精准的厘米级定位,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这一切,意味着港口工人的工作方式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彻底告别了以往“手拉肩扛”的繁重劳动。

  而在别的行业,人工智能的崛起同样引人瞩目。“我们的车间欢迎你来参观!”中国船舶集团的首席技师傅国涛兴奋地邀请道。他所工作的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基地,自2017年成立起,就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过去,一个工人或许只能操作一台设备,而现在,一个机械手可以同时操作两台机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进程显著减轻了工人的负担,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在航天行业,人工智能更是被大范围的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刘争委员表示,以前每当更换刀具,都需要从头开始做计算,但现在,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机器能自动记忆上次的调试参数,快速做调整。这一变化,不仅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更是在推动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普及不仅仅在于提升效率,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产业工人自身的角色与认知。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李玉梅代表强调,全自动智能化设备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求工人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在她看来,良好的设备配合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带来可观的收入。

  尽管许多工人享受着和AI“同事”合作的优势,但也有人对未来的工作存在恐慌。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宗余代表认为,尽管智能建造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人才依然是推动这一领域进步的核心力量。他指出,不论科技如何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始终存在。

  在江铃汽车的模具制造车间,党支部书记刘辉代表见证了从手工操作到数字化精密加工的演变。在他的工厂中,300多台机器人承担了焊接和涂装的任务,虽然自动化率高达98%,但仍需依赖那2%的人力来进行高级编程和设计。因此,专业技能掌握者的角色在智能化时代尤为关键。

  人工智能不会直接取代人,而是将无法适应新技术的人淘汰出局。陕西建工的付浩代表对此有着清晰的看法。他与诸多代表委员一致认同,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劳动是人工智能永远不可取代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人们更应该拥抱新技术,持续学习与进步,以适应不断变革的新时代。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面貌。与机器人“同事”共事的时代,既带来机遇也引发思考。未来,如何结合人工智能的强大优势与人类工人的智慧,成为了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活品质的关键。对于每一个身在这场变革中的主体而言,唯有不断学习与提升,才能在新的技术浪潮中占得先机,拥抱更美好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从幻想到现实:机器人市场背后的秘密与机遇! 下一篇:人形机器人SE01火爆海外!抓住未来科技风潮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