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医用机器人在疫情中的应用及产业展望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4-06-08 02:07:38

  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改变了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来势汹汹的病毒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也暴露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与手段仍存在一些问题。

  医用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短期来看,有利于提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力度与患者救治效率,长久来看,将逐步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加速医学领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医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是我国现在流行说法。医用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按照其用途不同分为

  由于公共卫生领域特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常会面临很复杂的外部环境。医护人员面对患者,不可避免会接触到病毒、病菌、有毒有害药剂、疾病污染物等,并且要为患者进行有辐射的仪器检验或高难度高精准的治疗。

  当面对疾病确诊、高精准治疗、高危险操作、高难度手术时,医护人员们往往承担着超负荷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

  医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精准度,改善了疾病治疗效果,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有助于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应用在药物调配过程中,操作人员不需要非间接接触药物,调配过程由机器完成,能避免药物交叉污染和空气污染。

  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楚天医院、方舱石牌岭医院

  在人流最密集的医院大厅智能导诊、宣传防疫知识;专门装载消毒水箱,按规定路线完成消毒清洁任务,清洁过程无人化操作。

  在人流最密集的医院大厅智能导诊、宣传防疫知识;专门装载消毒水箱,按规定路线完成消毒清洁任务,清洁过程无人化操作。

  实现“远程双向视频问诊”。在护士台待命的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可根据医护人员发起的需求,到达指定位置或者病床进行问诊,包括体温、查看舌苔情况等。

  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非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可能性。

  机器人可360°无死角对一些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喷雾消毒,还可以将患者所需要的食品、物品等送到病房门口,并自动打电话给患者提醒取物。

  迅速准确地完成医药物资配送,并且在电量足够的情况下,能保持24小时连续运转。

  以红外方式在距离人体10米范围进行精密测温,并进行口罩识别,对于体温超过预警值或没有规范佩戴口罩的人员,会现场通过高音播报发出温度告警和提醒。

  机器人搭载了摄像头、麦克风、听诊器和大型屏幕,可帮助医生测定生物签名并与患者进行交流。

  在中国,医用机器人的应用仍在探索阶段,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人们对机器人的操作等都需要一个持续培育、培养、提升的过程。“中国制造 2025”、“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均指出,要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积极鼓励国内医疗器械的创新。

  近两年,我国医用机器人产业建设有序推进,一批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医用机器人加速融合。机器人研发技术的愈发成熟,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科技与机器人工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定领域的人力短缺等趋势推动着医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使用医用机器人将是公共卫生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全球来看,在目前的医用机器人市场中,欧美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我国医用机器人大多数处于研发或试验阶段,整体产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医用机器人在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普及率也相比来说较低,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随着国家政策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的鼓励与支持,我国医用机器人自主研发呈现出跨领域、多层次、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

  多学科技术融合程度逐步加强,人、医用机器人与医疗卫生环境之间的协作关系更为和谐,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医用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医用机器人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子领域之一。

  本次新冠病毒肺炎发生之前,医用机器人的需求增加主要与老龄化增速紧密关联,因为老年人口的增长伴随着康复、治疗、护理等新需求的增加。新冠病毒肺炎发生后,不仅是医疗机构,所有人口密度大且较为封闭的场所都对环境的杀菌消毒有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医用机器人替代一些人力工作有效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率,

  这显露出一个信号——未来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的安置与应用将趋向常态化。

  ,国际科研机构预测,全球医疗人员短缺在 2035 年将达 1290 万人,为了应对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需求缺口,未来可能会依赖更多的科学技术手段,比如投入更多的医用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产业规模化耗时长、成本高、高投入、慢产出,需要相关部门联动起来,协同规划,给予企业稳定、持续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同时,加快医用机器人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创新突破,提升公共技术服务水平,扩大成熟产品的试点应用与推广。此外,医用机器人是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学科,相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际,医用机器人展露出科技的力量,在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或许是一个契机,将触动医疗机构硬件条件的加速升级,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实现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1] 卢月品. 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和挑战[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6(5).

  [7]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深度分析报告.

  [8] 王晓行. 医疗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及五大发展的新趋势[J]. 智能机器人,2017(6).

  [9] 张送根, 王豫. 基于数据分析概述医疗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7).

  [10] 顾彦. 医用机器人想要弯道超车还需政策“给油”[J]. 中国战略新兴起的产业(9):84-87.

上一篇:财务机器人 —— RPA的财务应用 下一篇:人形机器人SE01火爆海外!抓住未来科技风潮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