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郑州机械专科学校:从中专到大专的跨越!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4-10-30 02:47:15

  历史能够映照现实,可以启迪智慧。在学校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历代工大人共同书写了一部与新中国同舟共济的创业史,一部与全国粮食行业、超硬材料行业荣辱与共的奋斗史,一部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史,用生动的办学实践,锤炼形成了“

  今天学校取得的办学成就,殊为不易、弥足珍贵,饱含着几代工大人的青春、智慧和汗水,饱含着几十万工大校友的关怀、支持和期盼。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通过回顾总结学校60余年的办学历史,传承弘扬不懈奋斗的工大精神,引导师生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和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为快速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实现“双一流”创建晋位升级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1983 年 6 月,机械工业部决定将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改为郑州机 械专科学校,1984 年 3 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这在学校发展史上无疑 是一个重大转变。

  当时,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计划经济体制还在有力运行着,学校改办专科后,一系列的矛盾凸显:缺少资金,少得可怜的经费还统得过死,“打醋的钱不能打油”是真实的写照;校舍长期失修 而且不够使用,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7000 平方米)、二栋学生宿 舍楼(7000 平方米)、一个学生食堂(2400 平方米)和一个 400 平 方米的教工食堂;实验室不足,实验设备老化,特别是师资队伍薄弱。

  在党委的领导下,顾斌校长团结一班人,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对怎样办好专科学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提出了学校必须“全面系统地、坚决而有秩序地、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 命题。

  学校领导班子围绕“改革”这一命题,经过广泛讨论,集思广益, 深入调查研究,依照国家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形势与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顾斌校长以《立志改革 锐意进 取 全面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为题,在 1984 年 6 月向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作报告。报告(三年发展规划)得到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一致通过,这个发展规划对学校以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为尽快使学校管理工作适应专科办学的需要,顾斌校长亲自组织 实施与实现了基础管理的“五定工作”(定任务、定规模、定学制、 定专业、定编制)。

  第一,确定了学校的任务是要为国家机械工业“三上一提高”服 务,加速培养学有专长、懂得管理的专门人才。与行业联合办学,成 立磨料磨具行业职工培训中心。经过与中国磨料磨具总公司商讨,签 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筹集了资金。当年开工,第二年部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开创了联合办学的路子。为确保专科教育质量,确定开展科学研究工 作,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结合起来,为经济建设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科 与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逐步的提升。科研重点 要放在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应用课题、生产急需又有影响的项目 上。第二,确定了在校生 1600 名和 360 名培训生的规模。第三,确 定专科学制为三年。第四,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与后续发展状况,确 定设置三个系四个专业,并积极筹办劳动人事管理、超硬材料及其他 专业。第五,确定人员编制,调整和整顿教职工队伍,按国家规定确 定各类人员的比例。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学校的规划就是国家拨款的根据。为了争得 学校规划的实现,顾斌校长亲自带领系主任、相关处室负责人进京制 订、修改学校《七.五规划》,确定了加高教学楼,加快建设综合实 验楼、单身和家属宿舍、学生食堂、体操房共 16600 平方米和磨料磨 具职工培训楼 8000 平方米,自筹资金安装暖气、天然气。

  当时学校教学条件很差,夏天热,教室没有电扇;冬天冷,教室 生蜂窝煤炉取暖。校长决心要改变这个情况。1984 年挤出一些钱在 教研室和教室都装上了电扇。按照当时国家的规定,在郑州学校是不 允许安装暖气设备的,校长决定自筹资金安装暖气。1987 年学校教 学生活区都用上了暖气,学校所有住户第一批使用上天然气,这些都 是郑州其他学校所没有的。同时想方设法解决职工住房困难,1985 年 12 月准备自筹资金购买商品房时,为了把资金花在刀刃上,改为 集资建房。投资 40 万买了于寨的土地,由开发商建设,解决了 48 套 住房,开创了部属院校集资建房的先河。争取国家建房 54 套,两年 时间学校增加住房 102 套,缓和了住房紧张局面,使学校职工平均住 房面积位居部属院校前列。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当时教师队伍知识老化,数量不足,外语水 平偏低,极不适应专科教育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决定教师队 伍建设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尽快建成一支“基础扎实,知识广博, 治学严谨,奋进求实,勇于改革,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了教师培养。提出以教学为主,服务于教学与科研;以校内 为主,在职为主,校外和脱产进修为辅;采取“请进来”“送出去” 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使教师得到培养和提高。三年 内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高专业水平, 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并有一定学术成果的学科带头人,使教师队 伍尽快形成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新生力量组成的学术梯队;在 实验室建设中,强调了实验室建设是形成专科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 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定要有计划地充实实验仪器与设备,提出了重点建设磨料磨具实验 室,三年内建成三个重点、示范实验室;在教材建设上提出了“从无 到有”“从有到好”的要求,三年内自编教材正式出版。

  在学校由中专升办大专的这一阶段,学校确立了办学指导思想,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指导思想:重点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磨料磨具工程有关学 科,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造各专业,逐步把我校建成具有 活力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明确学校特色和特色专业。在学校发展上要“重点发展磨料磨具 学科,形成学校特色,主动适应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引进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技术对传统专业做改造,办出工程专科特色和本 专业特色。科研要为教学服务,以应用为主。改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 办学,密切横向联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

  明确专业改造原则。机械、电气电子、企业管理各专业,是国家 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人才最多的专业,也是我们学校传统、优势专业,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快速的提升的人才需要,这些专业要积极主动地 进行专业改造,改造的原则要“主动适应、办出特色、明确目标、通 过试点、稳步发展。”

  明确开放办学。加强横向联合,背靠行业发展专业。1986 年创 办了磨料磨具工业职工大学,发展了多种办学形式,密切了与行业的 关系,扩大了学校的影响。1985 年与豫西机床厂建立了教学、科研 协作关系。与陕西机械学院建立了校际合作伙伴关系。与第二砂轮厂建立 了教学、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上述一切为学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 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83 年改办专科后,开始酝酿设置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校长 组织专人调研,调研超硬材料及制品在磨料磨具行业中的地位和作 用,对机床工具、开采工业、建材工业、电子工业及国防工业方面的 应用,对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做了广泛深入的调 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得出结论:我校必须抓住时机,建立超硬材料 专业,为快速的提升的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提供急缺的人才,明确这是 我校办出特色专业的极好机会。统一认识后,在专业设置、教学师资、 教学计划、教材、实验条件、实验设备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进行了充 分的准备工作,申报超硬材料专业,填补专业空白。

  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必须打破过去那种闭关 自守、封闭式的办学模式,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为此,学校与企业合 作,签订长期的或中、短期合作协议,根据公司需要设置专业或举办 培训班。企业从学校得到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而学校则从企业得到经 费资助以及公司可以提供的实习场所、设计课题、科技信息和技术等。这 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快专业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是非常有益的。

  根据磨料磨具制造专业是全国唯一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特 别是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奇缺,学校准确及时了解行业 需求的信息,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主动与企业联系。1984 年与中国 磨料磨具公司签订了“关于建立磨料磨具行业职工培训中心的协议 书”,向行业集资 140 万元,新建 7000 平方米的教学楼与宿舍楼, 联合创办了磨料磨具职工大学,开创了联合办学的新局面。联合办学 过程中,专业教师与工厂技术人员联合搞科研、编写教材、结合实际 安排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专业教学水 平,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能,学有所专。联合办学加强了校企联 系,解决了学校资金紧缺的问题,也使特色专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1983 年,学校教师队伍还没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 61 名也只占 教师人数的 45.5%。为尽快改变这一情况,采取人才合理流动,做到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入 29 名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分配进 65 名 本、硕毕业生。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质量上,采 取以老带新、新教师到教学一线及工厂锻炼、将中青年教师选送培养 的方式培养研究生 11 名、研究生进修生 8 名、教师短训班 44 名。申 请职称指标,抓紧职称评聘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形成了结构符合常理、 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1987 年底,教师人数从 1984 年的 160 人增加 到 208 人,其中高级职称 22 人,占教师人数的 10.6%,中级职称教 师 89 人,占 42.9%。

  为了使学校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发展,顾校长精心撰写了 《立志改革 锐意进取 全面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我国高等工程 专科教育的地位和特色》、《关于我校办学的业务工作指导思想的探 讨》《关于美国的工程技术教育状况 1985》《教研室建设中的几个 问题》、《谈谈高等专科学校的组织管理 1986》、《专科教育特色 的研究》《专科办学四年回顾》等多篇论著,对学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经过学校一班人四年共同努力工作,学校在校舍建设、教学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管理方面都进入了部属 专科学校的前列,形成了以磨料磨具学科为特色,以机械制造、电气 技术、企业管理专业齐全的专科学校。学校的管理、教学条件、实验 条件、教学水平、学生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毕业的学生得到了用 人单位的好评,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合作办学方面形成了规 模,为学校逐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泰仙,河北省河间市人,高级工程师,原任郑州工 业高等专科学校机关总支书记,已退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明日出征,家人:她从小刻苦上进,除夕夜也在学习

  库兹马25+11+7 杰伦-约翰逊29+12+7 状元PK榜眼 奇才险胜老鹰

  OpenAI首席财务官揭秘公司“创收主力”:ChatGPT付费用户占75%!

  2025年新刊征订 三联《少年新知》,9-16岁青少年人文思维启蒙杂志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上一篇:热门推荐甘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专学校志愿怎么填报全在这里了! 下一篇:人形机器人SE01火爆海外!抓住未来科技风潮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