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检测AI生成论文”治标不治本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4-10-10 00:45:37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4-10-10 00:45:3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慢慢的变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尝试用AI查资料、润色句子,甚至用AI文。一些高校发布通知,将试行“用AI检测AI”。(7月8日《中国青年报》)
当下,人工智能已悄然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学术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然而,面对AI代写的挑战,高校采取“用AI检测AI”的举措,初衷固然是好的,意在维护学术纯洁,打击不端行为。但这一做法若缺乏深思熟虑,很可能陷入误区——即用一种技术方法去对抗另一种技术方法,而忽视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AI文”成为部分学生的“捷径”,不仅是对学术诚信的破坏,更是对当前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一次深刻拷问。它揭示出,在一些领域,毕业论文的撰写已异化为文本的简单堆砌与重复,而非学术创新的火花碰撞。这背后,既有学生学术水平不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缺失的问题,也反映出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偏重形式、忽视实质的弊端。用AI检测AI,虽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升检测效率,但若不伴随教育方法的理念的革新与培养模式的转变,最终只会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有可能加剧技术的滥用与依赖。
在AI时代,大学教育的使命,更应聚焦于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无论技术怎么样发展,人类独有的智慧、情感与创造力,都是AI难以企及的。毕业论文撰写是学术训练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质疑现有理论,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产出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成果,而非仅仅满足于文字的堆砌与形式的合规。
当然,我们并非要排斥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相反,大学教育应张开怀抱,积极拥抱新技术,利用AI的算法优势,辅助科研写作,提升教学效率。AI技术能帮助研究者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极大地缩短研究周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AI能帮助研究者跨越学科界限,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产生更具创新性与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同时,AI应用在类似于论文查重方面的检测,可能更高效精准。但重点是,我们要明确AI的定位——它是工具而非替代品,是辅助而非主导。学校最终要通过AI的辅助,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的学术思考与创新实践中去。
总之,面对人工智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形势下的大学教育和人才教育培训问题,我们要走出“用AI检测AI”这种困局,让大学教育回归其本质,保持教育的活力与尊严,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和评估,防止其被滥用或误用,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步贡献更多学术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