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诺奖得主谈AI时代的就业:无法再依靠单项技能工作一生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4-12-29 19:06:14

  日前,2024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落幕。今年,人工智能相关议题在论坛中所占分量极重。什么样的工作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需要怎样的技能?个人怎么样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向与会嘉宾。

  论坛现场,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皇家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人际沟通等软技能和理解数据、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将是AI时代所需要的两大类技能。这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应增加职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学校教育也要进一步与工作岗位需求接轨。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是全球著名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问题的研究者,他和另两位经济学家共同构筑了DMP(Diamond-Mortensen-Pissarides)模型,从不同角度将“搜寻理论”扩展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分析,这使他们共享了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向南都记者指出,历次工业革命无疑都普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对技术运用得当,持续和包容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是能轻松实现的。

  他表示,但当前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并非全然如此。“部分低技术劳动者因为AI技术的发展而被迫选择不理想的工作,一些企业在应用AI的时候也不够透明,这些都是导致担忧的原因。”

  皮萨里德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另一重要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为例指出,相比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获得了更普遍的认可与接受,是因为机器人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制造业中,替代了一些繁重枯燥的工作,明显提升了生产力及工人福祉。

  而具有更广泛应用场景范围的人工智能,能够影响除需要做出复杂决策的高层管理人员之外的各个层面,由此带来的工作岗位变动需要人们学习更多新的、乃至颠覆性的知识,大幅度提升了适应变化的难度。

  皮萨里德斯表示,AI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人际沟通、社交等软技能,以及理解数据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他认为,未来企业和政府都应相应增加职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学校教育也要进一步与工作岗位需求接轨。

  对于个人怎么样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皮萨里德斯指出,目前对AI的应用仍然非常有限,但人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因为大范围的应用的时代即将到来。

  同时他也强调,大面积工作岗位短缺的局面不太也许会出现,与其担忧被技术取代,不如积极地拥抱新事物,运用它们提高个人。“我们再也无法依靠早年学习的一项技能工作一生了。越是能够对新事物保持开放态度的人,越是能受用其中。”

  南都记者发现,此前在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四千家,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

  与此同时,我国还通过积极搭建AI发展各方参与的开放性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

  皮萨里德斯也看到中国AI产业的快速发展。他向南都记者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方面是领先国家之一,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有足够大的规模体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政府及业界对AI足够重视,在相关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

  皮萨里德斯表示,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比全球其它国家加起来还要多。他指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经证明,率先使用这一技术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并且更加有助于抢占市场。

  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总部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日前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数量达27.63万台,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报告预测,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领域对机器人需求仍有很大增长潜力,预计到2027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至10%。

  皮萨里德斯认为,中国在发展新兴技术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在此基础之上,他期待看到未来中国的服务业也能得到更好发展,并相信这将对促进消费及就业等带来积极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山东蔬菜运往西伯利亚:-40℃度用6层草帘子,4000公里走100小时

  航班信息平台显示韩国碰撞起火客机原计划于今天飞往北京 两天前曾在执飞北京途中备降首尔

  美国辉瑞向世人撒下弥天大谎?瑞典独立调查记者:新冠mRNA疫苗可能会改变人类DNA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市占率反转 “第五大家族”会在中国出现吗? 下一篇:科学网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