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几点思考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5-02-18 22:54:41
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5-02-18 22:54:41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5年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长期资金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建议》。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长期关注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并组织并且开展专题研究,形成针对性的研究报告。
本文认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首先要做好科技金融,促进科创产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产业化也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而股权基金投资正是科技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做好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双碳”投资是一条又长、又宽、又厚的投资赛道,绿色金融大有可为,但也要高度警惕投资“一哄而上”;第三,做好养老金融,积极应对老龄化危机。老龄化危机是一个财务问题,养老金是典型的长期资金,因此要做长期投资,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养老产业、机器人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等将获得发展;第四,做好数字金融,服务数字化的经济大发展,提升产业效能。要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也要重视安全,防范风险,维持我国数字金融国际领头羊;第五,以数字化全面赋能普惠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
本文源于CWM50于2024年初举办的财经媒体公益讲堂。作者为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陈文辉。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这一举措为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明确方向,点明了我们国家的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路径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点。这五篇大文章所涵盖的精神内涵对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备极其重大启示作用。
结合一百年来美国市值前十大公司的发展变迁情况,尤其是1917 年、1967 年、2017 年三个时间点的行业分类情况,不难发现 1917年钢铁行业占比最大,其次是食品、化学,绝大多数都是资源型行业和制造业;到 1967 年时资源型占比依然很大,但是前十名的公司中出现了金融行业公司,并且制造业中自动化和电信行业占比较高;到 2017 年时科技地位显著上升,金融行业占比也很突出,石油也有一部分。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都强调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2023年、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阐述也慢慢变得具体,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创新。
第三,科学技术创新又离不开科技金融,科技金融是创新经济时代对金融服务提出的革新性要求。
纵观整个经济发展史以及全球金融发展史,在不同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阶段,对资金融通活动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创新经济时代,虽然创新经济有很多问题,比如不盈利、亏损等,但是纳斯达克、硅谷风投发展很好,科技金融在创新经济时代蒸蒸日上,科技成为经济体最核心的竞争力。
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至关重要,科技产业化也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而股权基金投资正是科技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但是,长期资本不足是我们国家科技金融发展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创新。一方面,中国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长期股权资金较为稀缺;另一方面,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贷款占总金融实物资产的比重一直偏高。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对于股权互助基金很重要,但是现在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也很稀缺,比如养老金、捐赠基金和慈善基金都还没发展起来。因此,一种原因是培养长期耐心资本,另一方面也要构建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增加一级市场和股权互助基金市场的流动性。从美国数据分析来看,并购是最重要的退出渠道,美国股权互助基金 77.3%的退出收益通过并购市场实现,13.3%是通过 PE 权益证券交易市场实现,只有 6.1%通过 IPO 实现。过去都想通过 IPO 退出,但是现在只能把大量资金集中到并购市场上来,慢慢培养好并购市场。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们很主动地发展“双碳”,努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其中有我们的深刻考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是制造业,而化石能源是资源性产业,中国的资源性产业是不足的,但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中是有优势的,这种转换有助于充分的发挥中国的优势。此外,化石能源作为资源性产业的成本慢慢的升高,数量越采越少,而随技术进步,制造业扩产后固定成本会持续摊薄,比如光伏、风电制造的成本会慢慢的低。总之在“双碳”问题上,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充分的发挥我们的优势。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要投入大量资本,中央也在坚定不移地提出金融和投资政策进行支持。中央现在也在慢慢推出环保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包括碳交易所等方面的市场政策,我国在这样一些方面都做得很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慢慢的高。
“长”是指“双碳”投资至少持续到本世纪中叶,维持的时间很长。“宽”是指大量相关产业处于萌芽期,能源产业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行业进入到“双碳”赛道,比如人造肉,再比如光伏治沙、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海水淡化、海上风电制氢等等新的产业都会发展起来。“厚”指的是确定一个投资赛道以后,资本会往这方面聚集,由此产生效果,“双碳”发展中会遇到新问题,处理问题又会形成新产业,如同矛与盾互相迭代,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双碳”中也有金融风险的问题,需要高度警惕投资“一哄而上”,出现估值太高,最后“一地鸡毛”的情况。
在转型过程中,我国的传统金融银行、传统化石能源产业也要慢慢转换,否则对国家经济损伤太大。要注意能源安全优先,格外的重视防范“双碳”转型中的金融风险问题,防范投资泡沫,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养老金融这篇文章,考虑到老龄化危机不是“黑天鹅”是“灰犀牛”,对此要早做准备,养老金融的实现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闭环。因为老龄化危机是一个财务问题,各项服务都需要钱,而且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要大量筹集养老金。而养老金又是典型的长期资金,因此要做长期投资,促进长期资本形成,这就为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造契机。
老龄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老龄化问题处理好了,资本供给、产业需求都能有所发展,会带来一些新兴起的产业,也能够容纳更多的就业。
一方面,失能和独居老人需要社会化照顾;另一方面,我国的养老服务床位远低于国际通行数量和国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养老产业兴起,中国的保险公司在社会化养老上助力很大,也在探索与实践不同的模式。
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所以将产业转移到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通过“机器换人”的方式,传统制造业要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阻止核心产业链外迁,实现核心利益留存,比如 2022 年美的完成了对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100%的股权收购,之后大量生产工业机器人。此外,还能轻松实现工业互联,比如深圳的一家富士康是“黑灯工厂”,除了供大家参观的昏暗通道外全是黑的,黑暗中机器人能工作 24 小时,没有劳资纠纷、工伤、加薪等问题。从用机器生产机器,到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劳动力成本下降,此时到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
全球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医药健康领域研发创新活动中,中美最为活跃,我国创新药和医疗机械产业也蒸蒸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近年来保持 30%的年复合增长率。
总之,老龄人口要养老,要全力发展养老金、长期寿险,金融也要用好长期资本,投资以后会有丰厚的养老金,也会有更好的机器人照护老龄人口,能形成很好的闭环。
数字化的经济是一场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慢慢的变成了各国经济实力与总实力的有效衡量。数字化的经济会全面改造整个经济社会,过去改造To C 端、改造产业端,现在又出现了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AI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化浪潮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造可能不止一遍,而且这种改造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剧烈,特别是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很有一定的概率会替代当年的核武器,成为中美未来新平衡的利器,这需要我国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赶超,否则我国可能很难与其他几个国家在AI领域达到平衡状态。
此外,金融支持数字化的经济全面发展,要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在发展数字金融的同时,也要重视安全,防范风险,平衡好效率与稳定,把握发展新机遇,维持我国数字金融国际领先地位。
从商业可持续的成本角度来看,过去的普惠金融传统模式是很难持续的,大行、大保险公司做普惠金融特别大程度是因为政治站位高,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现在的新金融更适合普惠金融,因为新科技能重塑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渗透率也持续提升,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与市场的传统考量。在普惠数字平台模式下,数字平台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数字化全面赋能普惠金融才可能具有商业可持续,例如微众银行、蚂蚁集团、信美人寿等案例都做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