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体现。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和企业代表,展示了超过600款创新产品,涵盖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到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城市副中心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北京炎凌嘉业智能科技股份公司推出的国内最大工业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
炎凌嘉业的这款重载机器人被称为“国产最大工业机器人”,其设计灵活,具备1.2吨的抓取重量,能够轻松处理包括汽车在内的重物。在此次展示中,这台机器人不仅展示了其移动能力,还彰显了对大重量物体的处理精度。研发负责人刘大宇表示,这款机器人主要使用在于轨道交通的高铁维修,冶金行业的重型物品转移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的装配等多个场景。以往,国内企业面对重载机器人需求时只能依赖进口,面临高成本和长运输周期的困扰,而炎凌嘉业的研发成果显然为这一痛点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该重载机器人采用了双氮气平衡结构,能够有效地平衡其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扭矩。这一创新设计使得机器人在承载重物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运作时的状态,而多级齿轮传动系统则逐步降低了转动惯量,提高了机械效率。刘大宇补充道,除了现有的1.2吨抓取能力,团队已经着手研发能够抓取1.7吨和2.3吨的更强版本,显然这将逐步推动工业自动化的进程。
除了重载机器人,万勋科技带来的猎户座ORIONAP3-P1柔韧喷洒系统也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关注。这款高空作业机器人通过与主流无人机的适配,可以有效的进行高空清洗和喷涂,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和成本效益。其柔韧技术的应用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空间中执行无死角作业,降低了人工作业时的风险。随着这种技术的应用,偏远地区的大型设施维护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预计未来它将在各种领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精准的传动技术至关重要。智同科技展出的CT-CHR系列摆线减速机模组,正是通过其高精度特性满足了对机器人灵活性的严苛要求。这款减速机与电机高度集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输出转矩更大、能耗更低的高效运作。张驰宇院长提到,目前智同科技的核心技术已完全自主管控,并成功打破国外企业的行业垄断,标志着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制造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展会上,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的“天工”人形机器人,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人形机器人不仅仅具备42个自由度,还搭载了包括3D视觉传感器在内的多种感知设备,表现出色的算力使其在复杂环境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主导航与任务执行。它的步态调整能力允许其在面对坑洼路面时,自主做出适当反应,这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这一系列展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进步,也反映出产业对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深厚需求。随着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本土企业加入机器人研发的浪潮中。展望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极大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面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普及将不断的提高生活便利性,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