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阿两国在机器人及AI领域的合作前景显得很重要。2025年2月28日,阿布扎比,来自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徐晓兰先生在2025中阿企业家峰会上指出,中国与阿联酋在机器人产业的合作潜力巨大,能够为双方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徐晓兰表示,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物流等多个领域的机器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AI、大数据和传感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推动下,机器人产业正在向智能化、精细化和规模化迈进。这不仅是对机器人技术本身的提升,更是对整个工业链的革命。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近年来的表现堪称亮眼。2023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31.6万台,并且保持着年均复合增长率20.9%的高位运行。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对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视。
为了推动这一产业的逐步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中国还连续10年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搭建起全球机器人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阿联酋在科学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作为全世界领先的创新型国家,阿联酋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经济的布局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徐晓兰表达了中国企业愿与阿方伙伴深化技术交流与市场合作的意愿,特别是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城市、医疗康养及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希望可以探索更多合作机会。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能推动行业发展,为各自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大会上,徐晓兰还邀请阿联酋的企业和机构热情参加将在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一同探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和国际合作的新路径。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增进中阿间的了解与信任,为双方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024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6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线万人次,充分显示出全球对这一领域的广泛关注。
徐晓兰还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逐渐呈现出智能化、融合化和协同化的发展形态趋势。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再加上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助力,使得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一直在升级,机器人在功能性、适应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机器人伦理与安全性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这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以预见,机器人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不仅将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也将为社会的进步带来深远的影响。徐晓兰表示,中国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促进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创新,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协同发展。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将为两国的伙伴关系注入新鲜血液,助力中阿在智能科技领域走在时代的前列。
随着中阿两国在机器人产业的合作前景愈发光明,科学技术创新必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逐渐重要的角色。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中阿企业在机器人行业携手并肩,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智能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