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吴笛)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王同学最近一边巩固专业技能一边忙着找工作。几个月前,他拒绝了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原因是觉得发展空间不够大。“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王同学对即将踏入职场充满信心。
近期迎来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记者走访人才市场发现,从大学开始就提前修炼“内功”自信满满的毕业生比较受青睐,在求职市场“一路开挂”。专家对不一样的种类的求职者也提出建议。
“我一上大学就开始关注就业。”王同学和记者说,2020年入学的时候,他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不错,如果专业课成绩好一点,再掌握一两门软件技术,找工作并不难。于是,王同学在课余时间开始自学一些计算机相关语言和工具的使用。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英语也过了六级,这些为他未来找工作增加了砝码。
大三上学期开始,王同学有了危机感,开始“多条腿走路”:一方面参加了公,一方面同步找工作。去年秋招期间,他积极面试,找到了一家月薪8000元的工作。但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他终究是选择了放弃。“我找工作有三个考量:要么企业有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要么是能学到东西,薪酬待遇是我最后考虑的。”
张同学读的是机器人专业,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是父母帮着选的,他也不了解这一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回忆起大学几年,张同学坦白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时候他都在上网课,加上自律性不强,经常一边上课一边玩手机,所以专业课学得有点勉强,跟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也比较少,“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我感觉找工作无从下手。”最近张同学参加了一次面试,当被问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学得怎么样时,张同学有点不知所措,他尴尬地向面试官摇摇头说:“不怎么样。”
张同学说,专业相关知识没学好是应聘时的硬伤,他有点后悔这几年没有好好学习。对于找工作,张同学感觉自己不够自信。
大学读了四年,土木工程系的赵同学仍旧没办法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他直言,自己最喜欢旅游,寒暑假也去过国内外不少地方。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在积极找工作,赵同学不为所动。他随便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没有回音他也不慌不忙。“在意料之中,工作本来就不好找。”
工作不好找,赵同学索性准备等过一段时间再说。他打算毕业后去考导游证,以后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因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边工作边旅游,将工作与兴趣相结合,他觉得这才是他未来的工作状态。
记者采访发现,对公司给出的薪酬,毕业生也存在心理落差。大部分受访同学表示,他们盼望月薪在7000元左右,而企业实际上给出的月薪在4500元-6000元之间。甚至有些业务类的职位,底薪加奖金还达不到4500元。薪酬不匹配,是部分毕业生工作难找的一个原因。
沛亚人力资源集团中华区副总经理、资深猎头李健认为,毕业生往往对标招聘平台发布的相关职位的薪酬,而这一薪酬是根据该城市所属的企业在平台上公布的职位做多元化的分析得来的。这些薪酬很多是针对有经验员工的,并不是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因此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误导。
另外,企业每招聘一名应届毕业生,除了薪酬之外还有培训等隐形成本,企业不仅要考虑招进来的问题,还应该要考虑毕业生进入企业是否能学得会、留得住、走得稳。毕业生可根据公司的需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
李健说,毕业生的专业相关知识、技术水平要过硬,这是企业非常看重的,也是毕业生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那些充满自信的毕业生,大多是专业功底打得牢、技术水平相比来说较高的学生。
李健说,读书的时候要清楚未来职场的发展趋势,最好大二时就要明确未来是要考公考研还是实习找工作。毕业生应该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否则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抓不到重点。
求职需要思维灵活,视野放宽。比如制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非常对口的工作,还可以去做化工、生物方面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的基础都是化学。再比如城市规划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能去设计院工作,还能从事打造智慧城市相关的工作,因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在于城市规划。站在更大的视角,就能够正常的看到自己所学的学科所适用的更广泛的行业。
近日,我市今年首场“春风行动”暨东西劳务合作企业网络招聘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直播基地举行。此次活动由集美区人社局、甘肃和政县人社局联合主办。集美区就业中心、和政县劳务工作办公室承办,厦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参与协办。
活动现场,厦晖橡胶、建霖健康家居、路达、正新橡胶、美科安防等6家甘肃和政籍用工大户企业在“厦门职介”微赞平台上开展“直播带岗”。
直播间里,6家企业的HR们纷纷化身为“带岗主播”,在线个招聘岗位、数百个用工需求。HR们介绍企业情况、岗位要求及福利待遇,并针对聊天区求职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详细解说,企业文化宣传片也在直播间播放。
“直播刚结束我们就接到了咨询岗位的电话。”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HR表示,对于用工企业来说,“直播带岗”不但可以招到更多更好的人才,同时也是一个宣传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
厦门美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女士也对此次网络招聘活动竖起了大拇指:“‘直播带岗’的招聘模式宣传范围广、受众多、认可度高,给未来企业跨区域招聘提供了新思路。”
据统计,本次网络招聘活动累计吸引1.62万人次观看,点赞次数达2万余次。
据悉,自2017年结对帮扶以来,集美、和政两地劳务协作从“出不来、没人来”到“踊跃来、抢着来”,从“就业安置脱贫”到“高质量稳定就业”,累计输转近万人次和政乡亲来集美务工,发放和政籍劳务输转人员就业补助3375万元。
3月21日上午,翔安区2024年“春风行动”金海街道专场招聘会在闽篮城市广场火热开启。33家企业携146个职位现场招聘,覆盖生产制造、新媒体运营、仓储等1507个就业岗位。入场求职者达400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7人。
招聘会前期,工作人员摸排了解辖区求职者意愿,确保岗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对接求职者和企业搭建起沟通桥梁。“现在正是我们节后用工求职的高峰期,现场求职者的热情很高。”前来参加招聘会的闽篮超市人事介绍,“目前已有10人登记了信息,近期将统一安排面试。”
好慷在家有限公司负责现场招聘的HR刘女士介绍,他们要的就业人员年龄为20岁-48岁,“最主要的是肯吃苦耐劳,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沟通。”
活动现场,求职人员与“就业红娘”深度交流,“就业红娘”耐心倾听他们的咨询,为他们问诊把脉、答疑解惑,量身定制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方面的服务。
此外,在“直播带岗”区,通过“厦门职介”微赞平台,面向辖区各类求职人员,搭起就业“云端”桥,开展互动交流、精准对接,实现足不出户“码”上就业。据统计,当天通过平台参与互动的人员达2700多人次。
据悉,3月以来,翔安区已深入各镇街举办5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通过系列行动,辖区重点就业困难群体与辖区公司实现有效对接,为劳动者稳就业、企业保用工、市场强信心注入“春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