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com

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和趋势浅析

文章来源:乐鱼网.com 发布时间:2024-08-03 01:06:43

  自机器人技术兴起以来,为满足日益旺盛的自动化生产需求,工业领域开启了对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并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时至今日,机器人产业不仅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还被看作是国家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切入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同样受到我国的大肆青睐,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开始,我国政府就对产业行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国家又相继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等系列文件,为国内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战略部署和引导,监督并推动着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特征并积累了不少成果,尤其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取得的傲人成绩,更是极大的鼓舞了业内人士的信心。凭借着这股士气带来的强大冲劲,我国机器人产业也迎来快速且迅猛的发展期,而其中所展现出的一些发展特征和趋势,接下来就将由笔者为大家归纳总结一下。

  特征一:工业机器人发展突出,智能机器人扩张加快。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年均增速在15%以上,市场规模高达到近7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70%,服务机器人紧随其后。随着语音识别、视觉检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开始展现出强劲动力,预计2020年规模将达到25亿美元,成为继工业机器人之后又一崛起的细分市场。

  特征二:机器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具优势,资源互补供助发展。眼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表现出集群现象,形成了东中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6大集聚区。而各区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基础、市场成熟度与人才环境等重要的条件的差别,也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优势进行互补。具体来说,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链;珠三角地区打造了多领域细分行业应用;京津冀地区营造了一定的创新生态;东北地区在工业和特种机器人上获得了优势;中部地区建设了规模化的生产基地;而西部地区引进了海内外众多。

  特征三:特色园区和骨干公司开始发挥出各自力量,推动产业走向集聚。当前,各地围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导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慢慢的变多。通过政企合作和强强联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向集聚,慢慢的变成了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除了上述三点特征之外,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还有很多,在此笔者不再一一列举。而除了发展特征之外,我国机器人产业同样显示出了一些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笔者同样选取其中三点,与大家简单的交流一下。

  趋势一:应用场景逐渐向新兴领域延伸。从发展为突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来看,其领域已经由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电池、环保设备、装备、生活用品、仓储物流、线路巡检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同时,各地机器人企业解决方案也由传统的汽车及3C设备制造逐步向新兴领域和行业加快延伸,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与服务管理上的水准,加速“机器换人”进程。

  趋势二:多元应用催生细分市场巨人企业出现。目前,在新兴领域下的细分市场逐渐涌现出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贴合行业实际、应用方案成熟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它们凭借专业化和精品化产品服务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产品线条与供应体系,迅速占领相当部分市场占有率,未来将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何种拉动作用值得期待。

  趋势三: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双创建设加快。随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更多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一些具备技术探讨研究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慢慢的开始与政府和海内外企业联合,推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趋势开始慢慢地显现。

  早报马斯克称中国将成为第一个拥有1亿个机器人的国家;国内首个算力互联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凡本站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没有经过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别的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本站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方式;邮箱:。

...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